课题活动总结

时间:2023-06-01 18:55:52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题活动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题活动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题活动总结

课题活动总结1

  20xx年9月我园接到总课题组关于申报子课题的电子邮件,积极努力申报,在园长的大力支持下,我园申报的《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子课题被批准立项,立项后,园长亲子主抓,教科室积极组织实施,通过半年来的实施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这一阶段的研究情况做一个总结:

  一、立项以来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1、成立课题组,对参与课题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首先,选拔课题组成员,以年级组长为主要参研人员,组织参研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其次,有课题实施负责人进行了《幼儿语言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教师培训,培训中分析了我园在语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实例讲解了如何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最后提出了课题相关活动要求。通过培训,明确了课题实施的目标,同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2、通过家长会及网站向家长宣传。

  由于幼儿园所处位置及家长群的文化素养结构,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多教几个字,多算几道题的层面上,这是他们评判是否聪明的标准。所以此课题的顺利实施需要改变家长的观念。因此,课题组在开学初召开的家长会上积极向家长介绍研究此课题的目的,4月25日我园邀请一杰早教研究专家李俊杰为家长做《今天我们怎样教育孩子》的专题讲座。另外,课题组利用幼儿园网站上传一些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协助课题的顺利实施。

  3、开展语言教学研讨活动,促课题顺利实施。

  20xx年4月,课题组根据课题计划开展了语言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有园长为教研组长,教科室、保教室及年级组长为成员成立研讨团队,通过说课、观课展开研讨,主要围绕教师活动的设计、提问以及幼儿思维活动的表现进行研讨,研讨后做课教师进行修改,修改后在进行试讲,已达到最佳效果。通过这样的研讨活动,改变了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创新教育方法,积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激发幼儿积极思维,使幼儿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6月份,我们从中选取了两节精品课向全区学前教育同行展示,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4、向薄弱园所送课,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广。

  我园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如我园在语言活动中把早期阅读做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大胆讲述,通过自己的思考讲述自己的想法、见解等等。通过此次研究,幼儿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活跃,同时也使他们的'语言发展有了很大改善。6月底,我园选拔了4名骨干教师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在早期阅读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向薄弱园所推广,通过送课活动,效果明显,得到了该园教师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使课题研究更好的向深层次推进。

  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借助于远程培训、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1、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

  2、在课题实施中教师的参与不能面面俱到,只有部分教师参与。

  3、课题的宣传力度不够。

  三、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为了课题能够顺利实施,圆满结题课题组及时做出调整。

  1、通过一些奖励制度提高教师的参研积极性。如通过语言优质课比赛激励教师,论文、案例的评比,承担观摩活动进行适当加分等,激发教师的参研热情。

  2、鼓励教师有专业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为教师提供优厚的研究条件,以点带面,逐步做到人人参与。

  3、加大科研宣传力度,通过信息报道,网站宣传,向家长、同行、宣传,得到家长的认同,同行的认可。

课题活动总结2

  有效教学研究开展以来,我们全体课题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在摸索中前进,在借鉴中提高,在不断的修正中逐步完善。虽然失败在所难免,但我们坚信成功就在前方。经过前一阶段的艰苦探索,我们取得的成绩令人欢欣鼓舞。现在我将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简单汇总如下:

  一、课题进展

  根据课题计划,我们采取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目前已经进行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

  (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完成了课题方案的设计,并请专家论证可行性;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申报、确定了课题;利用网络、非网络收集了各种实验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二)实施阶段:在此阶段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论,开展各项课题培训工作;调查探索阶段:开题、启动课题实验,设定试验班或实验个体,操作变量、跟踪观察、调查、收集阶段实验报告,撰写相关论文。做好个案分析,进行阶段论证,撰写阶段实验报告,形成化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雏形。通过活动,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获奖的论文:毛红卫、宋伟强《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省三等奖

  获奖的案例:毛红卫、宋伟强《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市一等奖正在评审的论文:宋伟强毛红卫的《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如何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骆训阔、陈名汉的《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二、课题研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有效教学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真正走进高中课堂却是在新课改、特别是省素质教育会议胜利召开以后。鉴于此,我们对“有效”充满着一种陌生,对如何做到“有效教学”的实践知之甚少。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

  1、应试教育的阴影始终笼罩课堂,使得“理想”如海市蜃楼。由于高考还是依照分数来录取,以分数为衡量标准,所以家长、学生都分数的看重程度不得不让教师在有效教学的尝试上充满顾虑。因为因循守旧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但是它的“实用性”,对很多教师依然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2、被“灌”出来的学生自主性差,给“高效”带来阻挠。经过小学、初中近十年的教条式、驯化式教育,学生滋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强制措施,他们往往无所适从。自主探究变味成自由涣散,合作探究歪曲成乌合嬉闹。监督与惩罚往往成为对某些学生必须时时采取的措施。

  3、眉毛胡子一把抓,研究内容杂乱无章。有效教学看似简单,但它是一个系统的、庞杂的工程,需要有有效导学、有效学案、有效教学方法、有效教学评价等方面组成。因此在研究之初,课题小组成员如蛤蟆啃天般,问题太多,导致无处下手,主次不明、重难点不清。

  4、标新立异,追求新颖化、前卫化倾向脱离学生实际。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教学设施、生源质量等与重点中学难以企及。而教学是一个双向活动,是教与学的有效统一,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脱离了学校教育实际,有效教学注定是镜中花、水中月,空得绣花枕头的虚名。

  三、采取的措施

  1、克服畏难心理,树立科研信心

  思想通则百事通。课题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实施,首先要看课题研究人员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学案导学”模式探索

  学案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提高有效课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学案导学、促学、领学的作用,我们课题组精心编制学案,反复尝试各种“有效学案”编写模式,最终达到促进课堂高效的目的。

  课题组利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研究上个模块所编写的学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改进建议。在安排下一模块的编写时,教师就要注意相关问题,并将自己的设想供组员讨论决定,以此编写新的学案。学案导学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合力。

  专题训练部分的学案,由课代表公布答案,统计并填写“问题反馈卡”显示重难点问题,然后交给任课教师备课,准备下节课或自习时间讲评,必要时加一节课完成。这样做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法指导”部分的学案,由教师讲述清楚,再由学生根据学案,自行理解,必要时教师点拨。习题训练部分的学案,我们按照限时限量的原则进行有效设计,学案上的习题均当堂训练,学生自我批改,教师当堂讲评。

  3、定期开展讲评课活动。

  按照课题组的安排,我们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周至少听两节相关学科的课,对每一位参加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的教师所讲的课都要进行反思、总结,然后共同研究和策划,就授课教师教材处理策略、教学方法选用、相应的学案及教案设计等提出改进性意见。在评课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人人发言,做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度评价,以此来加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本学期我们先后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集中听课活动,一方面督促授课教师、备课组精心研究“高效课堂”的有益做法,另一方面激励听课教师学习有效教学的成功做法并为我所用。

  4、进行理论学习与论文交流

  根据安排,课题小组成员每人都要在一个学期内要发表一篇论文或一个案例。在写作的过程我们可以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取长补短,让这些论文或案例成为课题延伸的足迹,并供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理论为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会误入歧途。因此我们鼓励小组成员必须利用课余、闲暇时间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搜集有效教学的信息,并将之融会贯通,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以此提高我们的执教水平和科研能力。

  教研活动时,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听讲,全身心投入教研过程,做好教研记录和理论学习笔记。在每次教研活动后,我们都要求课题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中找差距、在反思中找问题、在反思中找出路,教师的灵感往往存在于反思的过程当中。一个个好的做法在教师的反思中涌现并成功进入操作层面。

  5、问卷调查,及时改进并完善有效教学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和感受最深,为掌握有效教学的进展情况,我们精心设计问卷调查表,让学生谈问题、进建议。同时学校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及时反馈给课题小组,敦促小组成员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关注,激发做好本课题的信心和决心。课题小组成员可以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梳理整合,使教学效果优质化、高效化

  四、下一步研究计划

  通过上一阶段的事实,我们在理论上有了丰富,实践经验上有了积累,对探究性学习的情景和分寸有了把握,对今后深入进行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下一步我们主要是对预期目标进行评估,做好课题总结;整理深化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等。

课题活动总结3

一学期的口语教学任务接近尾声,即使学院不要求,现在也很有必要做一下总结,这对于一个正在成长和进步中的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十分重要。我要争取每期工作结束后都能为自己留下点儿什么。

  我很幸运能有机会担任汉语学院本科教育一年级的口语课程。很感谢领导的信任,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很感谢学校给我这个对外汉语教师行业的新生儿成长的空间。所以对于本次教学任务我很重视,也很珍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每次课前我都会认真地准备,自己拿不准的地方求助于词典。我很清楚自己所教的对象不是普通的汉语学习者,而是未来的汉语专业人士。正确是第一位的。这当然是每一个教师首先应该追求的,但对于教未来的汉语专业人士,这一点及其重要。如果他们学到了错误的东西,是不能被社会原谅的。

  其次,上课时提前十分钟到达教室。从教学经验和教龄来说,我还属于最低的那一级。教学上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专家级水平的情况下,我能做的只有保持不折不扣的教师形象。中国有句俗话,“做什么要有什么的样子”。这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再次,课间积极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爱学生、关心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也是教师的责任。帮助他们,让他们生活无忧、心无杂念,一心用在学习上也是老师应该做的。多和学生交流,找到学生的兴趣,也好改进自己教学方法,有的放矢。

  除了以上表现外,本学期的教学实践给予我的更重要的是心理认识的提高。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逐渐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好教师——学生们喜欢,教学质量高——最重要的是,“用心”。教学活动也是创造性活动,要想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必须用心地创造。创造新颖的课堂表现形式,创造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课堂需要的不是灌输知识的教书匠,而是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故事情节的'戏剧演员。教书好比表演戏剧。在课堂上我们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让他们自主地充当某一角色,让他们感觉讲台上的一切水到渠成而非矫揉造作。要达到这个境界当然需要用心地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的过程就是用心感受虚拟课堂的过程。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必须提前感受到。备课需要我们备得天衣无缝。

  感兴趣的事情才能“用心”,才能做好。工作又是人的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工作是生命的存在动力,理想的工作是生命积极健康地存在的条件。除了它能让我们衣食无忧,还是我们重要的存在方式。所以我们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才能把工作当成生活的意义。把工作做好活着才有价值,才有意义。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因为我热爱。和学生们在一起会让我幸福,我尤其喜欢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人交流,这会让我生活愉快和充实。我喜欢这样的工作。

  如果各种原因让你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讨厌这个工作是由于先入为主的厌恶情绪阻止我们喜欢它。那么不妨先接受它,经过一段时间你会慢慢喜欢上它的。就像你不喜欢灰色,请多次告诉自己,“灰色多好看啊,灰色多漂亮啊”,然后再细细地审视、品味,慢慢地,你会改变对它的看法。我们不喜欢是因为我们投入的不够多,对他了解得不够多。不管做什么,态度很重要。

课题活动总结4

  5月16日上午,xx市xx小学的报告厅灯光熠熠,省级立项课题的二十六位成员齐聚一堂,进行课题中期汇报课展示暨“学讲”课堂观察活动。

  此项活动中,课题主持人朱以及课题组成员孟xx、彭x三位老师就苏教版第十二册《如梦令》一课进行同课异构。三位老师在“学讲理念”的指引下,以学生学习过程为着眼点,以教师行为改善为手段,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课堂的前测与后测,更加生动立体的展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朱卫红老师的课堂,以学情推进教学,始终把学生立于课堂的中心,学生情绪高涨,参与度高。教师在适当处巧妙的点拨,细致的引导,引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处,为小学的诗词教学点亮了一盏明灯,更为我们的.“学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以课堂观察员的身份认真观摩了三节课,从教的活动,学的活动,学到了什么,学习效果四个维度对课堂进行了复盘式评价。大家畅所欲言,其间不乏有思维的碰撞,讨论、交流声不绝于耳。虽然时值寒冬,但是大家真诚的话语,深刻的反思,专业的视角,研究的态度无不令人感动,心生暖意。大家收获颇丰,更加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坚定了研究的信心,无不期待着下一次课题研讨活动的到来!

课题活动总结5

  教科研工作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科学认识与发现,是对教育教学科学规律的探索与把握。我校把教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校本教研的基本框架内,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内涵,做到在聚焦课堂、聚焦教研的活动中,达到引导、开发和提升的作用。

  一、我校教科研整体思路

  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落实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课堂效率的提高为突破,以师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科研质量,增强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牢固树立问题意识、过程意识和成果意识,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意识,切实把自己实际教学真实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以研究并解决目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领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促进教职员工多角度反思,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围绕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校本教研工作方案,推动校本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抓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积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细化课堂教学的环节,明确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切实解决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形成各学科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三大教学模式。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位,教研组即是校本教研的基地,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实现校本教研的基本保障。开始我校进行集体教研培训,明确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研什么、怎么研,通过培训使老师们明确了研究方向,掌握了研究方法,促进了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各组教师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中,钻研教材、吃透课标、探讨教法,各教研组坚持每周至少一次集体教研和听、评、说课,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树立研究意识,教研组长带头做研究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四、抓好教研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请进来、走出去”也是我们学习教科研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聘请专家来校讲座,组织部分教师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回来后及时总结并再对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大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老师们自觉地把教育科研看作是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部分,加强校本教研,学校还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各教研组的`“教研沙龙”活动,通过此教研活动,老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均得到了锻炼提升,收获很大。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教研效果不仅体现在公开课,汇报课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随处可见。我校曾获得省级公开课一等奖的有三人,市级公开课一等奖的有六人,国家级论文一等奖的有五人,省市级一等奖的有二十九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教师由“传授型”、“经验型”逐渐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坚持走教科研之路,才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课题活动总结6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继续以叶圣陶等多位语文大师倡导的“大语文观”以及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进行着课题研究,力求将学生生活实践中的学习资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按课题研究方案,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宣传、边推广的操作过程,力求做到活动有计划、例会有主题、过程有记录、成果有展示。现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活动总结如下:

  1、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在上学期课题开题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就论证过程中专家提的建议对方案进行完善,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讨论证后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目标,以确保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力求能实实在在地解决课堂上出现的某些问题,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每月开展课题活动,反思研究过程,确保研究材料的真实性。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坚持每月至少一次的主题例会活动,反思研究过程,就研究中出现的疑问一起探讨,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本学期我们就“学会学习”、“学生生活实践中的课堂学习资源”等主题进行了研讨,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每次例会活动都要求研究成员将过程性资料及时整理好汇总,确保研究材料的真实性。

  3、聚焦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会学习,确保课题研究的时效性。

  在上学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本学期课题组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关于“聚焦课堂,学会学习”的精神,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课题研究的时效性。就课堂实效本学期我们进行了部分老师的随堂听课以及主题研讨课活动,每个课题组老师都认真填写了自己的听课观察表,就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进一步的研讨。

  4、积极搭建多元平台,着力推广成果,确保研究成果有效性。

  本学期我们继续做好课题组成员论文的组稿、荐稿工作,定期向各类教育教学杂志推广研究成果,积极做好重大论文评选活动的组织参评工作。本学期顾金花老师和严莉洁老师的论文在《教育科研论坛》杂志上发表,杨琴老师的《关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获太仓市课题研究成果论文二等奖,严莉洁老师的《生活,让口语交际鲜活起来》、张彩虹老师的《寻找语文课堂与生活的融合点》、鲁月华老师的《让朗读者自己朗读》获太仓市课题研究成果论文三等奖。另外省“师陶杯”、“教海探航”、“金帆杯”、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选等重大论文比赛,课题组老师也积极参加,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确保了我们课题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5、建立课题研究网页,及时上传资料,确保课题管理的规范化。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本学期我们及时建立了课题研究网页,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资料都在网络上一一展示,使课题管理更加规范化。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课题组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本课题一定能顺利地完成研究工作。

课题活动总结7

  本学期,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板块式培训的实践培训》的研讨内容定为:“数的认识”;“常见的量”;“正比例和反比例”三大块内容。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各校开展的相关研讨课交流,让我收获很大。本学期,我也有幸开了一节“数的认识”板块的课《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学校教研组内的集体备课和课题组的研课交流中,我对这节课也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这节课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首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来看,对于“小数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分了两个阶段来学习。第一阶段是三年级下册结合长度单位及元角分来初步认识小数;第二阶段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系统的学习小数的意义。备课中,对于教材为什么不选用以元为单位来认识小数而选用以长度单位米来认识小数一开始就成为我思考的重点,后来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我发现教材这样编排,也就是用测量物体的长度不能得到整数时,更能体现小数产生的必要性,而用元作单位,可能只是为了记录的简便,生活的需求。看来,教材的情境选取,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再次,我想谈谈自己在备这节课时的一些困惑:备这节课时,自己总感觉不知道把教材挖多深,老教材中的这节课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介绍及小数意义的介绍,而新教材中却把读法和写法给“模糊”教学了,难度降低了很多,只要求学生能口头会读,也没特别地指导写法,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抽象地去学小数。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差不多就按照书上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也谈不上什么创意。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书中例1的教学,也就是通过长度单位的换算来充分感知小数的含义,所以我将例1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教学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怎么表示?学生前面已经学过分数的含义,他们很自然地得出1/10米,这时我认为0.1米的出现属于知识传授点,我可以直接告诉学生,重点应放在1/10米和0.1米的关系上,所以这时老师的引导是很必要的:既然1分米可以用1/10米表示,也可以用0.1米表示,那么很自然地得出1/10米=0.1米,后面再通过3厘米、5厘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让学生观察板书后得出一个共性:原来十分之几都可以用零点几来表示,小数实际也就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第二个层次的教学,我认为应比第一层次有所提高,因为学生利用前面知识的迁移很容易得出1厘米用米作单位的话,可以用1/100米来表示。但层次的略有拔高体现在书上的两道填空题上:

  3厘米=(/)米=()米 18厘米=(/)米=( )米

  这时可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反复的练习,感知归纳出:百分之几可以用零点几几来表示。

  第三个层次的教学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我认为可让学生小组充分讨论交流来完成,在反馈时,要让学生都充分理解1米30厘米为什么可写成1.30米或1.3米呢?实际上这个层次的教学就是以第二层次的教学为平台的,因为前面学生已学过30厘米就是0.30米,那么1米30厘米就是1.30米对学生来说也就容易理解了。

  最后,我想谈谈自己上好课后的一些感受和一些新的体会:

  课上好后感觉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找生活中的小数(课外资料)、小数在价格中表示的含义这几个环节,学生学的还比较扎实。但在教学长度单位中的小数含义时,设计比较牵强,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也不够透彻,他们对分数与小数之间关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象上,还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大多数学生只是在重复例题中的转化方式,,可后来在练习中发现脱离例题中的具体情境时,他们就有些茫然了,课后我想如果在这一环节,我能讲深刻一些,再多花一些时间进行强化练习,效果也许会好些。另外,我还有一个感受,例1的整体设计有些欠缺,我应该按书上例题那样,创设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如小明身高130厘米,现在老师只想用一个单位“米”来表示,怎么表示呢?可30厘米不到1米,怎么办?这样一来,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问题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出现的,让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后再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是盲目的、没有目的的去解决老师出的问题,这也是新教材在编排上强调情境教学的目的所在。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和本节课的研课过程,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课堂的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知识建构的过程如果是学生自主探究所得,一定会领悟深刻,记忆犹新。而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生气的课堂!

课题活动总结8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我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探索“科研促教”的有效途径,促进跟岗学员教学能力的提高,20xx年1月14日,XX市钟XX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教研活动暨工作室专项课题开题报告会。

  钟起珍老师作了《基于微课的名师工作室研修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的专项课题开题报告,为工作室确立明确的方向标,促进、优化了工作室教师培训,引领工作室成员共同成长,钟老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业精神,无不激发着我们每一个成员的学习和教研热情,报告得到了常平教育局科研专干邝志伟老师和XX市教育局音乐教研员田素梅老师做了精彩的点评和充分肯定,并且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勉励课题组成员把课题做好,共享学习资源。

  上午,刘XX老师的汇报课《我们怎样长大》,带学生体验了二声部合唱的乐趣,课堂运用了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学唱歌曲,展示了精彩的课堂;同时,也给我带来一些思考,在我们的常态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在40分钟,较好的完成二声部教学的歌曲,着实有挑战,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老师的引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基于学生有较好的音乐素养,最基本的就是较好的识谱能力、音准、节奏,基于这个基础上,要完成一节二声部合唱教学,是完全可以的,所以还是要回到我们的教学常态原点来思考,在常态的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应该长期坚持,而且要落到实处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对于刘军良老师的这一节课,很多老师都给出了很宝贵的建议,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我也很受启发。

  如;①在二声部的教学中,低声部的旋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唱“骨干音”,从而降低旋律难度,待学生熟悉了骨干音后,在加上其他的音,循序渐进,梯度进行;②在教学中,除了横向考虑,教会学生唱会二声部旋律,老师还可以纵向深入思考和引导学生,如何将二声部唱好,如音乐情感的表达、旋律美的渗透等等。除此之外,我的思考,对于二声部的歌唱教学,如果在我们的常态教学中要较好的达到教学效果,这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努力,也更需要时间的磨合,所以,如果把二声部的教学内容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进行,这样,给了老师的教学空间,也给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第一课时对主旋律熟悉的基础上,再第二课时重点渗透二声部教学,循序渐进,而不是急于求成。

  下午,在钟XX名师工作室办公室,工作室成员与学员在钟起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笛子培训的年度考核,一首《采茶舞曲》,受到了钟老师鼓励、肯定的评价。

课题活动总结9

  回顾这一学期,我们忙碌着也收获着。在校语文教研大组的指导下,我们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在“目标引领下的有效教学”这个研修活动主题的引领下,结合本年级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有效拓展丰富积累’为年段研训主题,对有效拓展进行了探索,营造了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的教学氛围,扎实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学习提升

  在研训活动的学习思辨阶段,老师们重点学习了学校总课题《课堂教学提升师生自我效能感的`实践研究》方案。我们语文组确定“目标引领下的有效思维”为本学期的研训主题。在此基础上,以备课组为单位,分散学习,在组长的主持下,并根据本年段的实际情况,确定我们组的研训主题为“有效拓展丰富积累”。在确立好年段主题之后,由组长负责搜集学习资料,再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理论学习,每位教师又根据主题认真撰写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在年段进行交流、碰撞。通过学习与撰写心得体会,教师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理性认识,为实践阶段的操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实践反思

  我们年段的每一位老师认真聆听了听课周安排的公开课。课后,每位老师根据年段研训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认真撰写了听课心得,及时上传到学校校本研训平台上,借助网络研修平台这个载体,使老师们的思考交流更具交互性、即时性,在碰撞中,使自己的认识不断得以提升。

  三、检查督促

  在鼓励语文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其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本学期我组结合语文教研大组参加宁波和奉化规范教研组评选活动,进行了教学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学生作业的批改是否及时、认真,教师是否写教案,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等方面。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全组教师备课都非常认真,教案完整,重点突出,有反思,作业设计科学合理,批改细致准确。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成绩属于昨天,明天的我们将自信满满,扬长避短,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实在更有效。

课题活动总结10

  我们幼儿园开展课题《绘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为了更好的开展绘本教学,提升大班教研组的“教研”功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进行了“课题展示课”的研磨活动。我们为教师搭建了这次展示平台,上课老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子课题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活动环节,先在年级组展示,听课老师对课进行研磨,在研磨的基础上再次上课,然后再园部展示。 通过上课——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磨课教研活动,使我们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在磨课中历练

  在幼儿园流行这样一句话:“好课多磨”。在“磨课热”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中,“磨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磨课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反复琢磨、反复改进。”磨课意味着用集体的智慧来重新构建一个教学活动,运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会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不断地上、不断地改,最终要形成一种最能让幼儿学得通透的方法,磨课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是我们教师为了获得更高的教学功效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修炼的手段。

  在历时一个星期的磨课活动中,上课老师能针对自己班级的研究课题设计教案,准备教具进行第一次研磨,课后根据活动效果进行反思,听课老师提出整改意见;继而上课老师根据一研整改意见对活动进行修改,并进行第二次研磨活动,并再次进行反思,根据二研整改意见对活动进行修改,同时进行第三次研磨活动。在反复的研磨中,为年级组教师搭建了互动、展示的平台,教师们在相互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实践智慧的发展。通过层层深入反思,让我们不断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分享了许多有效的教育策略,有效提高了教学活动效率,同时,也培养了教师们的实践反思能力。

  在这样反复听课、评课、研课、磨课中,教师观摩反思、参与研讨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一次全新的洗礼,通过这种互动交流,促进了教师们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2、在反思中成长

  在我们的磨课过程中,或许有成功,或许有失败,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努力寻求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学的趣味性自然而生,也就能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动力。在磨课活动中,我们应该注重在细节问题上的“磨”,如“这个问题该怎么提”、 “幼儿操作时,老师应做些什么”……有时候细到连老师站立的位置都要“磨”一番。

  在教师上完精彩的示范课后,所有教师一起为这些课“把脉”“听诊”。上课教师说活动设计、活动亮点及存在不足;听课教师针对目标、过程、效果、提问设计、师幼互动等各方面进行评议,大家畅所欲言,一起为课堂设计献计献策,体现了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最后,上课老师自己进行反思。 通过研讨活动,每位教师都把研讨中反思的观点放到实践中去验证、提升,使教学水平及实践反思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正是有了研磨,才让教师们在反思、创新、再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

  “一课三研”为教师搭建了互动、展示的平台,为教师之间的互动,伙伴式的合作,切磋教学技能等提供了环境。教师们在相互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实践智慧的发展。通过层层深入反思,教师们不断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分享了许多有效的教育策略,老师们也会有更多的收获,更快地成长。

课题活动总结11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发现,单纯的教授体育知识或是讲解体育技巧,只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的降低。一昧的讲授,反而会引起学生们的不满和抱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如下情景:班集体作为一个动物园,学生们分别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参加动物园的运动会。现在小动物们要参加“动物迎面接力赛”,赢得胜利的队伍将有机会获得“动物之王”的称号。具体游戏方法:将“小动物”们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分为两队,相距30米,成纵队站立,排头的人持棒站在起跑线后。等到教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后,学生依次用自己所选的`动物的跑步姿势通过30米的距离,将接力棒交给另一组排头同学,然后站到队尾,先跑完的队伍获胜。我们在介绍游戏规则时采用生动的讲述方式,可以将身体动作与幽默的语言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融入运动会的情景中去。这样的场景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从而能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还能够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积极的参与各项活动。

课题活动总结12

  本着“科研引领,兴教兴校”的教育理念,我校召开了“中心校课题研究展示课”活动。本次活动中心校全体教师全员参加,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四堂课堂教学展示并进行了研讨,历时一天,活动取得了圆满的结束,现做总结如下:

  一、充分准备 全员参与

  本次活动所有教师都参与其中,参与形式分为三种:一是进行现场课堂教学展示,共有四位教师;二是各校课题组代表发言,共十名教师;三是所有教师都参与到本校课题组长组织的研讨活动中。全员的参与使所有的研究人员都成为研究的主体,活动的主角,实现了活动的广泛性和实效性。

  二、过程连贯 目的明确

  本次活动通过两个版块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版块由执教教师现场说课、讲课、反思、答辩,第二版块为各校教师集中现场研讨,由各校课题组代表汇报本课题组在对教学工作进行的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和收获,并代表本课题组对四节展示课中对课题的探究、实践和效果进行研讨。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自己研究的题目进行分析、预设、生成、阐述、交流,使科研课题真正成为引进新理念的载体,切实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三、态度认真 取长补短

  参加展示课的四位教师,分别来自于三个学校,有公办教师也有代课教师,在各校领导的积极支持和鼓励下,分别在本校进行了研课活动,说课的设计意图呈现清晰,教学展示的时间控制比较准确,教学手段运用了多媒体、教具有图卡、头饰、可移动黑板、实物、磁带,参与态度认真,反思中实事求是、谦虚严谨,答辩中勇于展示、注重依据。在集体研讨中,各校校长率先研讨、汇报,体现出重视、、参与、领航的工作作风。通过积极的引领、认真的参与,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了较大的收获,进一步规范了研究过程。

  四、反思不足 不断改进

  在本次活动中,收获了较好的活动效果,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关注和改进的'不足,如:说课活动中能较为清晰的阐述教学、科研母校、意图和方法但还不十分全面;课堂教学现场展示中还缺乏一定的教育机智;反思中感悟的问题不很具有代表性;答辩中出发点基本基于预设,没有清晰的感受到生成效果;汇报交流中概括还不十分精炼,条理不十分清晰,理论高度有待于加强。这些不足也正是我们今后工作中的目标,在今后工作中,我乡教师将继续发扬科学、求实的精神,把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推进。

课题活动总结13

  20xx年秋季开学在即,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全面提升我市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确保新学期学校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8月30日,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开展20xx年秋季“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

  一、高度重视,组织到位

  安全保障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新学期开学伊始,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开展20xx年秋季“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一把手要把“安全教育第一课”“师德教育第一课”当作开学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迅速召开班子会议,亲自部署工作;要根据自身实际,研究制定每项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抓细抓实,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记录(佐证材料);要注重实效,切忌空谈不落地、流于形式走过场,切实提高安全教育和师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主题内容及组织形式

  (一)安全教育第一课各地各校要以“交通安全”为主题,围绕“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校车管理”“护安护畅”工程等专题内容组织实施安全教育第一课。可结合实际,从“案例展播”“讨论交流”“现场教学”“知识竞赛”“校车应急疏散演练”等形式中选择1至4种形式实施教育。

  (二)师德教育第一课各地各校要紧紧围绕“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主题,多渠道、多样式、多层面组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墙报、校园网、广播等各种载体,广泛宣传师德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力求让每一位教师都自觉参与师德教育活动,共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弘扬主旋律,展现广大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

  三、工作安排

  (一)安全教育第一课

  1.9月3日上午,举行升旗仪式,校长围绕“交通安全教育”作国旗下讲话。

  2.9月3日,学校采取各种形式组织上好“交通安全教育”第一课。

  3.学校统一安排,在开学第一周内组织全体师生观看多媒体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4.学校与班主任签订班级安全管理责任书。

  5.每班出一期以“交通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6.各校可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家长群体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约定书或下发致家长一封公开信。

  (二)师德教育第一课

  1.9月3日,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宣誓承诺活动。

  2.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年度教师”评选等活动,开展宣讲活动或专题讲座,充分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和标杆作用。

课题活动总结14

  我从20xx年8月23日参加跨越式课题培训学习、实验到现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在课题实验中,我从一个未知的世界走入了跨越式富有魅力的课堂,成长了自己,发展了自己。现将我在课题实验工作中收获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收获

  20xx年8月23日我参加了农二师跨越式课题组组织的关于课题的有关理论和实施策略的培训。在集中培训中我比较系统的聆听了董美慧、曹培杰博士等课题组专家组的理论培训和语文学科实验策略的辅导,通过集中系统的培训,我初步了解了《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等有关课题实验研究的理论、理念和大输入大输出的有关理念和策略,观摩优秀课例,初步感知到了小学语文跨越式课堂20:10:10的教学模式,为我日后的教学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

  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和辛勤耕耘,我很快成长起来,迅速从对跨越式试验一无所知到能够逐步运用跨越式理念进行日常的教学,学生也在组词造句、创编说话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语文课中,充分体现了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通过为学生提供大量与语文学习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源,不仅使学生深化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阅读量,丰富了语词的积累和感性认识,同时在丰富的语境中拓展认识了大量字词,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语文课上,通过每节课的拓展阅读和写作训练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多数学生可以写出较流利的句子。

  二、不足

  首先是我的识字教学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识字课的中心任务就是识字,难点在字形上,音义可以一带而过,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再认生字,及运用生字。可是我在处理这一块时却在字音上纠结太多,而忽视了字形的教学,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造成了学生认字的困难。

  还有一点就是每一篇课文的识字量很大,怎样在短短的20分钟内学会十几个字,扎扎实实的落实这个目标,在这次的研讨会上,我听了张主任的一席话豁然开朗。十几个生字不能集中全部识记,要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否则只会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并不一定要按照课文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来进行识字,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分类。可把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或半包围结构的字归为一类,这样学生学得方便,记得简单,又符合按偏旁记忆的规律。每一类字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几个典型的'生字进行分析,,难点逐个突破,而且在制定目标时要体现出来,剩余的字可以在其它的教学环节中反复出现,使识字得到巩固。

  最后是我在学生每次拓展阅读完毕后,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练习写话。学生用一个字组一个词,然后用这个词写一句话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写话要求,对能力稍弱的学生是可以的,但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该拔高难度,可以让他们试着在一句话中用到23个词进行写话练习,但是我总是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抓的太紧,不敢大胆地放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提高。

  三、反思

  1、自我提高意识需要加强对“跨越式”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缺少认真学习,缺乏对自己教学的经常性的反思。

  2、将课题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做到常规化。

  3、识字教学的跨越式目标完成不好识字教学的跨越式目标之所以完成不好,主要是没有抓住生字的“形”和“书写练习环节”进行识字教学,而造成了时间不够在20分钟内难以完成识字课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因而往往要挤占扩展阅读和手写的时间。

  4、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大,怎样寻求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虽然在试验初期有了一些收获,但是不能放松要求,还需努力学习跨越式教学理念,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把理念和实际结合,创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多积累经验,多与课题组交流,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前进。

课题活动总结15

  本次课例展评活动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一、把握口语交际的三要素

  口语交际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构成这一活动的主要是以下的三个要素:一是交际主体,指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人,包括听、说双方,而听、说双方也是不断变换的;二是交际载体,即人们说的话,简称话语;三是交际的环境,它包括说话的前言后语、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参与说话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等,简称为语境。从课例展评活动中可以看出,各课题组成员都能较好地把握口语交际的三要素,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体现交际主体的互动性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它要求教师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动态的交际中反复训练、体会、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从课例展评中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展评课例都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将实际生活中各自所遇到的情况展示出来,议一议、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交际主体的互动性。

  三、展现口语交际的情境性

  《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生动、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本次课例展评正突现了这一特点。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触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有话可说,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验自己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

  不足的地方主要有:

  一、忽视了学生的应对实践

  口语交际应着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而应对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应对实践。再者,口语交际活动如果没有了“应对”,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活动”,充其量只能算是“说话训练”。在几个课例中,老师对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是比较重视的,但对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却疏忽了,至少可以说,在操作上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很多情况下,老师没能适时引导学生建立交际关系,这样,自然就造成了“应对”的缺席。关于这个问题,希望老师们能进行深刻反思,课题组拟另行安排时间作专门探讨。

  二、忽略了语言提升的层次性

  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的。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应体现一个提升的过程,即由简单地说,到说得清楚、明白,再到有中心,有条理。反思本次的课例展评活动,教师在丰富与提升学生的交际语言这一方面有所忽略,学生表达中用词不当、出现病句、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够顺畅等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条理的地方,教师没能及时地、恰倒好处地给予点拨,未能较好地体现学生语言提升的层次性。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水平,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防止只管说得热闹,不管语言质量、语言习惯的倾向。

【课题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课题工作总结05-05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11-26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03-20

课题工作报告06-26

课题的工作报告01-10

幼儿园课题组工作总结10-01

课题年度工作总结07-30

课题研究申请书03-26

课题立项申请书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