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

时间:2022-08-08 13:20:28 记叙文 我要投稿

中考记叙文15篇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别是应用频繁的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原因、结果等。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记叙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考记叙文15篇

中考记叙文1

  灯光下细细地回忆,流年里我静静的影子。

  ——题记

  昏黄的灯光温柔地洒满一地,映在桌前重重叠叠的照片上。妈妈说,这些照片都是我,是我一路成长的影子。

  第一张照片,是我一百天的时候。那时候的我,脸胖嘟嘟的,脚站在爸爸宽大的手掌心里,手被妈妈轻捏着。那时的爸妈都很年轻:

  爸爸头上还有浓密的黑发,睫毛还是那样有力地向上弯曲着,咧开嘴笑着,可以看到洁白的牙齿;妈妈有一头秀丽的长发,柔顺地披肩,她脸上的皮肤光滑平整,眼里满是慈爱。他们脸上有着初为父母的喜悦,还有不言而喻的`幸福。我被他们拥在怀里,像他们的稀世珍宝。

  妈妈在旁边轻笑着说:“你就是我们的宝呀!”

  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照片一张张被拿来,在这些照片中,透过光阴的缝隙,我似乎看见自己成长的足迹。“这一张笑得很灿烂!这一张有生气!这一张最可爱……”面对妈妈的评价,我默然无语,在父母的眼中,我是最完美的人!翻动着这些照片,检视生命的历程,我和妈妈相视一笑。灯光下,妈妈眼角深深浅浅的鱼尾纹间落满了慈爱,睫毛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额上还有斑痕,鼻子上层层叠叠的纹路,深刻却无法解释。我又想起此刻漆黑的夜里,爸爸还开着车在路上行驶。他开车久了,腰酸背痛,有时候我还会给他揉一揉。当我再次凝神望见他时,他已不再年轻,头发曰渐稀疏,其间的白发,十分抢眼,眸子没有以前那样乌黑发亮了,还有几乎从眼角一直蔓延到太阳穴的皱纹……我忍不住了,扭过头去,妈妈大概不会知道,此刻我的眼眶已经红了。

  接着,我看见了最近的一张照片,是一家三口,我和爸妈,三个人都笑得很开心,斑斑驳驳的阳光从树隙间漏下,时间就在那一刻停止。这样的三个人互相接着抱着,牵着手,眼中有无法言说的深情。妈妈说:“快乐一家亲,我家真幸福!”我也乐了,笑着说:“是啊,与你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其乐融融!”可是那不争气的泪珠从眼角悄然滑落,我什么也没说,只是紧紧抱住了妈妈,真想穿越到从前,把今生再过一次!

  妈妈动情地说:“灯光下有我的回忆,流年里有我的影子。你成长的历程,我们将永远刻骨铭心。”他们人已老,可是情未了,我在他们的爱中走向成熟,走向完美。

中考记叙文2

  一、中考记叙文要求

  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结合内容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知识梳理

  (一)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1、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描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体。

  2、记叙文的分类

  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记叙文是以情感人

  (1)侧重写人的记叙文

  如:《我的母亲》《老王》《背影》《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忆冼星海》《邓稼先》

  从事件中分析人物,在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

  (2)写事的记叙文

  如:《社戏》《风筝》《羚羊木雕》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如:《春》《济南的冬天》抓住写景手法,景物特征,分析作者情感。

  (4)表达方式:5种

  ①记叙:概括叙述、详细叙述

  ②议论:

  开头议论:开篇点题,统领下文

  文间议论:承上启下,揭示意义

  结尾议论:揭示或升华主旨,画龙点睛

  ③抒情:真切强烈,震撼人心。

  ④说明

  ⑤描写

  (5)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细节描写细微具体人物环境场面

  三、常见题型解析

  1、题型一:题目设题

  题目的含义、题目的作用、拟题、寻找线索。

  ①标题含义

  A、一语双关的题目最容易考查其含义,表层意从字面上很容易把握,深层意要联系全文甚至主旨方可把握出。

  B、运用修辞的题目也容易考查含义

  思路: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又指……。概括了……的事件,表达了……的情感,暗示了……的主旨。或者:运用…修辞,写出……

  ②标题作用

  内容上:(同题目含义)点明……、概括……事件、表达了……感情、表达了……主旨

  结构上:是否是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参考)形式上: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③拟题(只要对的,不要贵的):以核心人物为题:《老王》《藤野先生》;以核心事件为题:《登上地球之巅》;以核心事物为题:《风筝》;以季节为题:《春》《济南的冬天》;以独特的视角为题:《背影》《台阶》;以主旨为题:《伟大的悲剧》;以情感命题:《爱》;以线索为题:《羚羊木雕》;寻找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题型二:情节设题

  ①概括全篇内容、概括部分情节、梳理心情变化、概括全文内容

  基本思路: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经过可以略去;起因可以有,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注意:人物众多时,找出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事件,(插叙的事情排除掉);如果有两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来。

  ②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③梳理心情(感情)变化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小结:完善情节链、完善变化链

  3、题型三:人物形象设题

  ①分析人物的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思路:抓住文中抒情议论句,体会作者情感,用赞美(贬斥)的语言概括。是一个……的人。从文章……看出来。要巧借文章中的词语是否要结合内容分析

  ②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对周围人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细节描写:即特写镜头,以突出人物心情或品质。

  思路:这句话运用了……的描写手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③评价人物形象

  基本思路:性格特征+评价

  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模版。

  (有模板,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升华、赞美。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

  ④揣摩心理

  出题类型:补写心理

  思路:明确人物此时此境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

  注意: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考试中建议用第一人称)。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

  4、题型四:句子设题

  (1)重点句子理解(作用)

  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往主旨上靠拢)

  (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全文设置了……的情感氛围;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等。

  中间:承上启下:与上文的……呼应;引出下文的……;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做铺垫。

  结尾:照应开头,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回味无穷;总结全文,突出、深化……的中心。

  过渡句的作用:

  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贯通,前后呼应,条理分明。

  (3)描写句理解(作用)

  ①人物描写句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人物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思路:这句话运用了……的描写手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②社会环境描写句

  思路:这句话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了下文……情节。(推动了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作铺垫)

  ③文采句赏析(表达效果)

  思路:修辞(+阐述)+内容+情感

  语言组织: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地写出了……的内容(动作、心理、神态等),表达了……的情感。

  注意:在适当地方加上炼字内容。给整个句子以综合评价。

  5、题型五:段落设题

  同句子理解(作用)一样。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对下文起到……的作用。(结构)

  注意: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①开头段作用

  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②结尾段作用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题旨;深化或升华主旨,强化作者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思,余味无穷;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呼应开头,首尾圆润,浑然一体。

  ③环境(景物)描写句

  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突出人物……的性格。烘托了人物……的心情等。(回答要具体)

  ④中间(非开头结尾)段落

  过渡段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内容

  只承上:总结上文……内容

  只启下:引起下文……内容

  铺垫段:为下文……作铺垫

  6、题型六:词语作用/妙处/表达效果

  常考的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副词;褒义贬用、贬义褒用;语境词等。

  方法指导:带句解词;有修辞要写出所用……修辞;有的写出……心情,表现了人物……性格,表达了……的情感。突出了……的中心。

  注意:结束时最好有综合性评价语。

  此题型还有: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调换另一词

  解题模式:

  首先,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其次,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或哪个表达效果更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好在哪里);最后,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好在哪里)还有: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

  思路:就近、就前原则

  例如:“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微博]应该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这样”指的是?“这”是近指,“那”是远指。

  还有:其他词语指什么,根据语境推到判断出所指

  还有:词语是否矛盾,有些词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实际上各有所指,寄寓深刻的用意。

  7、题型七:记叙顺序设题

  ①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时间)记叙。

  作用:叙事条理分明,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完整清晰。

  ②常考的是倒叙、插叙的辨识及其作用。

  插叙的作用:这段插叙,补充了……的内容,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使文章内容更翔实,故事情节更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

  倒叙及其作用:有两种倒叙形式:第一种是首尾照应,中间回忆。这种形式的倒叙作用是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第二种是把事情的结果写在前面,这种形式的倒叙作用是取得设置悬念、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中考记叙文3

  我在西餐厅里张望,很快就看见了一张幸福微笑唤我名字的脸。“在这里!这里。”母亲伸手招我过去。

  坐定,听母亲絮絮叨叨,大意就是你怎么又瘦了这么多,最近过得好不好,成绩如何,会不会有压力……诸如此类。

  我尽力牵动脸上肌肉让自己笑得十分愉快自然,对她说:“先点菜。”

  母亲恍然大悟,赶紧去点菜。一边点一边问我要不要多要些什么,嗓门很大,我十分尴尬地连声说不用。

  气氛渐渐变得自然起来。我开始慢慢有条理地与她交谈,谈到未来时我忍不住高兴地滔滔不绝起来,要一个人住,不结婚,旅行还有工作……说得这样开心,我忽然止住了,因为母亲的眼里流下泪来。

  “头发弄到眼睛了。”母亲流着泪笑,望着她发红的眼睛,我心里忽然有些难过。

  母亲在我6岁时就丢下我和父亲离去,我不想说她带来的'不快,但与她见面时心中却隐隐有憎恨。毕竟她就这样丢下我,让我很长时间都曾怀疑她根本就不爱我。

  可是……可是当看她落泪时我忽然明白,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真正悲哀的是孤身一人的她吧?没有丈夫孩子,见面也是少之又少,对彼此的了解甚至不及班里不太熟识的同学。

  忽然间想拥她入怀,珍惜所有相处的一点一滴。

  她已经老了。四十出头的女人是否还可能找到终生的伴侣?更何况她已不能生育。

  她对我并不坏,殷切和关心以及长久不在而造成的不知所措我都能看到,但我从来都认为那是她欠我的,从来不曾想过珍惜。

  珍惜……看她用纸巾擦眼泪的时候我继续滔滔不绝。

  母亲啊,以后一起住一起旅行好不好?

  母亲啊,你是不是也过得很好没有压力?

  ……

  母亲啊,我爱你。

  所以我在心里悄悄承诺,要珍惜与你在一起的每一瞬间。

  把它们都铭刻在心底。

中考记叙文4

  一、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鲁迅曾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那么,是不是把我们遇到的人,碰到的每一件事都观察一番,并把观察的印象记录下来呢?不是的。主要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多注意从那些平凡的生活中发觉有意义的东西。同学们要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多看、多听、多思。如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仔细观察田野、路边、校园等万物复苏的景象;在清澈见底的溪边、湖旁,观察鱼类安闲的游戈;在商店里、市场上,观察顾客、售票员之间怎样买卖商品——————

  今年春天的一个周末,看着放假回家的读初三的儿子一脸的疲倦,为了让儿子放松放松,更为了让他感受春天的来临,我拉着他来到我校的菜地,菜地旁有几株正开着粉红花儿的桃树,还有正吐出嫩芽的垂柳,儿子兴致勃勃的看着,嗅着,用手触摸着,“妈妈,还有一阵香气。”“当然啊,这些新鲜的生命都带有最原始的生命的芬芳呢。”我回应着儿子的惊叹,“你看这柳叶,你更会感叹诗人的妙笔,想起哪句诗没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都是诗人走进自然,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得来的,我们到校外的农田里去看油菜花吧,整个田野黄灿灿的。”“好啊,一定还有蜜蜂采蜜呢。”儿子欢快的答道。我们手拉着手轻快的向不远处的田野走去,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儿子叽叽喳喳的和我讲着班上老师和同学们的事情,眼前已呈现出了一个花的海洋,“看,那边田里有好多蜜蜂在采蜜。好像还有人在那。”顺着儿子发现的方向走去,果然看到了两个养蜂人,全幅武装,站在几十个蜂箱之间,在嘤嘤嗡嗡的闹声中,似乎在割蜜。慢慢走近,我要儿子仔细观察,养蜂人头上戴着带纱的帽子,手上戴着手套,身上也穿得严严实实的,是为了防备蜜蜂蛰他们。等到他们这天的割蜜任务完成,他们才脱去武装,坐在简易的棚子前休息。我要儿子去和他们聊一聊,从闲聊中,我们知道了,他们是一对夫妻,江苏人,已养了三十多年的蜂了,头年的冬天就千里迢迢的搬到这里,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可今年天气不好,经常下雨,蜜蜂不能采蜜,酿的蜜比往年少很多,辛苦半年,赚不到钱———————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告别了这对夫妻,在回家的途中,儿子沉闷了很多,善良的儿子大概在为养蜂人的收成担忧吧。后来,儿子把这次的经历写进了他的作文中,文章不仅有细致的描写,还有他对生活别样的思考。

  从我引导儿子这段经历中,给我很大的启发,走进自然,观察生活对孩子们有多大的帮助啊!不仅可以调适他们的心情,更可让他们零距离的接触自然,了解生活,获得在课堂上所无法获得的生命体验,成为他们写作的第一手素材。那么,把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积累下来,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写观察日记。不仅写观察景物的日记,还要重视写观察人、事(活动)的日记。

  观察不仅要留心,而且还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观察,用心去听,用心去看,用心去体悟。在生活中,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独立鸡群的白鹤,让人一眼便看出它的美来,如不留心观察与思考,就会一闪而过。只要善于观察、精心选择、深入挖掘,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主题来。朱自清的《背影》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动脑筋思考生活可以让平淡无奇的材料深刻起来,让司空见惯的景色美丽起来,让粗糙的心灵细腻起来。

  二、从行动中积累素材

  暑假里,我阅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名篇》,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了解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其中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方法是“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与“教学做合一”都强调做,即行、行动。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晓庄师范是陶行知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的见证。那里的学生自己动手从一块砖开始,烧砖、和沙、砌墙,师生一起建造学校;自己动手种水稻,蔬菜;和校外的老农们交流————一切都是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思考。假如我们的学生有了这些鲜活的经历和体验,何愁没有话题写作呢?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

  所以,主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有的同学说:“我的生活很单调,概括起来就是学习吃饭休息。”如果真是这样,你就应该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例如看些有益的书,练练书法,打打球等;热心参加公益或集体活动,如参观、游览、调查等;关心国家大事,注意收听(看)广播、电视中的新闻联播、焦点访淡等。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哪儿呢?难在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上,更难在现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上,以及农村家庭的教育上。我要看书,没有图书室、阅览室(上学期,我校才有了图书室);要春游、野炊,政府和学校怕出安全问题,不能出校门;孩子们想做一些家务,在家照顾这些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心疼孩子,也不让他们做。孩子们哪来的经历?哪来的体验呢?而体验生活是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途径。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要尽量的给学生创造条件。比如多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本剧表演、读书笔记交流会等;安排一项家务劳动,要学生亲自完成,如洒扫庭院、帮爷爷奶奶拣棉花、掰包谷等;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观雨、赏雪等。我现在就在我教的八(6)班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就是讲你参加的一次劳动或活动的片段及感受,学生们参与的热情高涨,表现也越来越好。有的同学在周记里,把他们如何抓紧点滴时间写讲稿、熟悉讲稿,演讲前几分钟的心情,演讲时的动作,以及演讲后同学老师的反应,描写得逼真、细腻、传神。一改以往粗枝大叶、泛泛而谈的毛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句话用在写作上是最贴切的,许多对事的感受,对人的看法,对生活的种种感悟,只有亲身经历,你才会有切身的体会,深刻的思考。所以,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活起来,动起来,从而思起来,进而写起来。

  三、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万事万物都去直接观察、经历,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于间接观察、经历,即通过阅读,看电影电视,与人交谈请教等多种方式来了解认识事物,弥补直接观察、经历的不足,充实我们的作文素材。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阅读积累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从课内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蓝本。所以,认真阅读教材,充分运用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比如写人,可从《俗世奇人》中学用夸张手法突现人物特点,使人物鲜活而有个性;可从《范进中举》中学用对比手法刻画人;还可以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把对人物的评价糅进对他的外貌、行动描写中。比如写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写事文的典型结构,事中寓理,理从事来;想把事写得感人可以学《背影》,描写时不断注入与强化个人的感受;想把事写得生动吸引人可以学《社戏》,一波三折造波澜。再比如写景,《春》《济南的冬天》便是很好的范例。可见,我们的习作范例,在课文这个“聚宝盆”中都是可以找到的。

  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例子质量虽然高,但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多读古人写的诗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多读报刊杂志上的时文。在读的同时,要多记,记下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因为词语可以组成千姿百态的句子,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当然,积累绝不仅是字词篇章的积累,同时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积累的具体方法有:

  (1)写读书笔记。如①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摘抄型读书笔记)。②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各段(各部分)的小标题(归纳型、提纲型读书笔记)。③把自己对文章中人物、事件的看法,或对文 章写作形式的看法写出来(评价型读书笔记)。④把自己阅读后的心得, 体会写出来(感受型读书笔记)。⑤改写文章或对文章中某一部分进行扩写、补写,或续写文章的结局(想像型读书笔记)。需要强调的是,写读书笔记,最好要分类建册,以便日后查用。

  (2)作剪报。从自己所订阅的报刊上,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剪下来,贴在剪报本上。剪报本最好也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3)作读书卡片。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便作一个读书卡片,并在卡片上写清书名(或文章题目)、作者、出版社(或登载的报刊)名称,书籍(或文章)主要内容。

  四、从写作中积累素材

  鲁迅说:“文章应当怎样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是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里的“多看和练习”是第一要素。光读书不动笔,容易形成眼高手低。所以,长期坚持练笔,对写好文章至关重要。观察生活时,每有所得,应及时做好观察笔记;阅读书籍,力求在读中有所感悟,努力写好读书笔记;也可以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我还想重点谈一谈平时的写作训练也是一种积累。写好作文不仅是我们表达情感的需要,它也要经历中考、高考的检验。因此,我经常给毕业班的孩子们讲,考试作文都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单元训练目标来命题的,平时的作文练习也是如此设计的。所以,考试作文题与平时练习的题目和要求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样的话,我们在考场上看到考题时就可以搜索一下我们平时的习作和阅读过的范文,想想有没有与此相类似或相关的写作素材,如有,就可以采用灵活变通和巧妙整合的办法来个移花接木,使之与考题要求相吻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

  我还记得前几届的一位学生,叫薛愫,是我校老师的女儿,作文水平在班上是数一数二的。三年级上学期的一次作文训练,我布置了一篇作文《为了 ————————》,她拟的题目是《为了永恒》,写的是和几位同窗好友一同回到母校,走在两旁栽有高大梧桐树的熟悉的校园小路上,看着深秋渐渐飘落的梧桐树叶,捡起几片在手中把玩,六年来许多快乐的往事浮上心头,那些画面似乎镌刻在了树叶清晰的叶脉里。仰望还在枝头的梧桐树叶,不禁让她感慨良多。她在文章的结尾写到:“如同标本只能纪念往昔,却不能拼成流动的风景。回忆终究不可能成为生活的主调,而它的永恒也必定是短暂又易变的。真正的永恒大概是如梧桐树一样永不停止的成长。我要保持不懈追求和奋斗的姿态,为永不褪色的永恒注入动力,让成长去定格永恒吧!”读完她的文章,我为她流畅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所折服,给了最高分45分,并在作文评讲课上全文朗读。后来,中考时,我一看作文题目是《走在 ————的小路上》,我第一想到的就是,薛愫会不会把写梧桐树的这个素材运用到考场上呢?到底是师生,心有灵犀,一考完,碰到了她,她写的是《走在树影摇曳的小路上》,就是上次作文的材料。中考成绩出来后,她的语文打了113分,是松滋市语文最高分,她也以总分全市第二的成绩考取荆州中学。所以说,平时的一件件写作素材,就犹如做房子的一块块砖,一块一块的累积,最终会造成一座坚固漂亮的宫殿。

  荀子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自然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包罗万象。我们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断地从生活中摄取有用的养料,日积月累,素材仓库自然就丰满起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满的素材积累就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只有不断的学习新鲜的知识,以宽阔的胸襟,活跃的思想,广泛包容,才能使我们永远保持进步和富有活力的状态,才能真正创作出从我们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

中考记叙文5

  如议论文,通过严密的逻辑关系证明和强调作者的观点。形象思维的文章包括记叙文以及小说等文学作品,通过生动形象的'内容产生感染力。逻辑思维是高级的思维形式,到了高中才强调进行作文应用,而形象思维则是基本的思维形式。记叙文、小说写作,都强调“生动形象”,把是否“生动形象”作为评判文章好差的重要标准。

  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呢?最关键的办法之一就是应用“”手法。

  高水平的描写就象摄影机一样逼真地再现当时的实际状态,让人觉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身临其境。

  “描写”分为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两大类。人物描写又分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及细节描写。读以下文章,想一想:我能写吗?我可以怎样写呢?看完文章后再想一想:这篇文章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手法?如果不用描写手法,效果会怎样呢?

中考记叙文6

  关注

  有人说,看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要看它的弱势群体受关注的程度。美其名曰弱势群体,实际上多数都是乞丐、流浪汉。在人们行色匆匆的当下,真的有人会去关注一个乞丐吗?我始终不信,直到那天的到来。

  那是一个下着绵绵细雨的阴郁的下午,我一如既往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目光却被旁边地上的'一把伞吸引了。那个位置平时都是坐着一个靠卖书法作品为生的残疾人,他没有双臂,可用脚写出的毛笔字却令人赞叹不已。而今天蹲坐在地上的除了那个残疾的叔叔以外,还有一位撑着伞的阿姨。

  我想起之前答应过朋友送她幅字,便上前问道:“请问今天还卖书法吗?”叔叔笑了笑:“下着雨不太方便,要么你等天放晴了再来吧。我的纸、笔都被打湿了一点,要不是这位好心人给我打伞,恐怕都得湿透了。”我吃了一惊,这位打伞的阿姨原来只是个路人!我很难想象有一个和自己非亲非故的人这样在路边帮助自己,不由得将疑惑的目光转向阿姨。

  阿姨手里还拎着菜,应该是刚买完菜准备回家。她微笑着说:“小姑娘,你如果有来买过书法,那对我应该有印象吧。我也常常在这儿帮他收收钱、弄下墨,有时我家人也会来帮忙。”我更吃惊了,阿姨连家人都动员上了,简直像是把叔叔当亲人了。阿姨看出了我的惊讶,温和地笑了笑:“哎呀,也算是邻里街坊的了,看他一个人坐在这儿也不好受。”

  我的疑惑逐渐化成了理解与感动,我冲阿姨笑了笑:“您真是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说着便起身准备继续走。这时雨下的大了一点,只见阿姨把伞往叔叔那边挪了挪,自己的左肩就暴露在了雨中,一点一点被雨打湿,我张口想说些什么,可阿姨只是摇摇头。我只好一言不发地向前走着,而冷雨仿佛化作一股温热的溪流,在我心上流淌。

  我们常说着关心别人、重视弱势群体,可谁又能真正做到关注他们然后付诸帮助的行动呢?阿姨也许没有买过叔叔的书法,更没有给过他钱,可她用切身行动让我感受到了何为关注的最高境界。那就是把弱势群体当朋友甚至是亲人,不需要多热枕的帮助,只要像往常那样,端杯茶、送瓶水、撑个伞,陪他们在路边聊聊天,那便是关注。

中考记叙文7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辅导

  一、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5、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关于象征手法:

  以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作者不是单纯地赞美白杨、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或具备这些美德的人。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手法”。“象征手法”在诗歌、散文中是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二)小说的要素: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

  (1)人物:(主要人物的确定要看该人物能否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2)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平原、草地、小河、公园等。)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作用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个性形成乃至于人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其他文体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没有这样的功效,至少这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例如写景散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并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但它不一定以塑造人物为旨归,而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直接抒发对这景物的感情,或者对这景物的象征物的感情。即所谓的“借景抒情”。

  三、近年中考语段

  《我的叔叔于勒》——95年:这封信------女婿起疑心。

  《故乡》——96年:(1)环境描写一段(2)我问他景况——吸烟

  93年:非常难——拣择

  98年:这来的便是闰土——说不出话来。

  《变色龙》——97年:拧起眉头——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孔乙己》——98年:分茴香豆情节;排出九文大钱-----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喝了半碗

  酒-----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99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叫孔乙己,他脸上------走去

  了。

  三、记叙文考点:

  纵观中考所考记叙文,都具有以下特点:思想内容健康,有较强的道德导引性;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突出,规范典型。

  其考察角度有以下几点:

  1、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理解。

  这种考题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涵,是否对文章记叙的中心了然于心。其文题的设置常与文章的标题结合在一起。如20xx年重庆市题《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的第一题为:本文所说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具体指什么事?概括全文内容回答。又如20xx年武汉市题《一桩奇特的诉讼案》的第一题为:这桩诉讼案原因“奇特”在哪里?第二题为:用精练而明确的语言概括本文主旨。以上所举三题均为最为常见的考查对文章整体感知和理解的命题形式。这种问题的本质其实是要探寻文章记叙的事件的核心。

  (教师应对学生做如下指导: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不要急于作出回答。虽然这种问题常在前两题中出现。但在做题时不妨先从其他题目入手,而把这种问题放在最后。在读透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出文章的线索,弄懂文章题目的表面含义和内在含义,然后进行语言组织,完成答案。)

  2、考查对文章重点词句的理解。

  这种考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章个别词句的理解能力。一般情况下,这些考查的词句在文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考生在解释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要符合文章的语言环境。典型考题如20xx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题《星期一早晨的奇迹》的第一题为:请根据语言环境,解释文中两个加点词的意义。20xx年重庆市题《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的第三题为:爸爸“读懂了女儿通过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女儿“语言”的具体含义是?20xx年江苏省盐城市题《牵着母亲过马路》中第一题为:第(1)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7)段中写“母亲的眼中闪过惊喜”。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这几道题或针对词语或针对句子设计题目,要求考生进行正确理解。这些词和句

  子一般来说都是理解文章内涵的关键部分。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做这类题目要把握一个准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也就是说解释词语和句子都必须回到文章中去,在词语和句子所在的特定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决不可望文生义,随意揣测。做题步骤是(1)看清题干要求,锁定词句。(2)回到文中,还原词句位置。(3)划定语言环境,前后勾连,综合信息。(4)组织语言,完成答案。)

  3、考查对文章描写手法的掌握。

  对于记叙文而言,描写手法的运用是其最为重要的写作特点。一般来说,凡考记叙文阅读,描写手法大多是必考内容。所以考生必须将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环境描写的特征熟记于心。对这几种描写手法的作用也要牢牢记住。典型考题如20xx年陕西省题《最美的眼神》中第四题是:在塑造雒老师形象时,本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0xx年我市试题《担子》第四题为:文章开头部分..

  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0xx年河南省题《选择》第一题为:第(6)段中划线句子属于——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心理。这几道题考查的都是最常用的描写方法,对这样的题目,考生要争取获取满分。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做这类题目,只需把握一点。那就是准确区分各种描写手法,特别要注意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的区别。此外各种描写的作用要记牢,并且要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回答其作用。)

  4、考查对文章修辞运用的理解与作用。

  修辞运用在记叙文中必不可少,修辞运用得好,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修辞有两种,一是词语的铸炼,二是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项内容都是中考记叙文阅读的重要考查内容。如20xx年海南省题《母亲的纯净水》的第三题为:在“如果她把它看作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真的遮住了心灵的光芒”这句话中,有人说可以将“丑陋”改为“丑恶”。你认为可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0xx年河南省题《今晚入梦》第一题为:第(2)段中作者把————比喻为“祥和的云光”,这个比喻形象的表现了————。20xx年山西省题《捅马蜂窝》的第七题为:文中加“─——”的句子用了比喻,结合文章理解其运用的妙处。从以上几体可以看出,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对修辞的考查难度并不大,修辞手法多集中在比喻等最常见的形式上。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辨析词语的修辞效果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意义、色彩、轻重、词性等,既要分析其不同之处,又要分析其相同之处,更要分析出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至于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首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的常规作用,比如比喻的表达作用一般是可以使文章表达更生动、形象,排比的表达作用主要是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度,加强语言的气势。其次要具体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怎样更形象了,怎样有气势了。)

  5、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把握。

  检验考生是否对文章的内容掌握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考生将叙述的过程写出来,也就是理出文章的脉络。中考中此类考题比较常见,如20xx年山西省考题《捅马蜂窝》的第二题为: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我”捅马蜂窝————后院又有了马蜂窝。20xx年山东威海市题《智慧的美丽》的第二题为:读完全文,请你用恰当的词语说明“我”的情感(心理)变化。()——()——()----(流泪)。20xx年北京市题《月是故乡明》的第一题为:作者在第4、5段中追忆了那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填写,()——(捉知了)——()——()——()。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做此类题从两点入手,一是读透文章内容,弄清所叙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是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提示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前后推理。在上面几例中,需要学生填写的只是整个思路的一部分,学生应根据已知信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6、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与创新的能力。

  近年的中考题中,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题中出现了大量的开放性试题。这些题目或引导考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或启发考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新写作。可以说,这种考题现在已成为各地命题的首选形式。在2003年的考题中,这种开放性的试题屡见不鲜。如2003年上海市题《成全一棵树》的第4题为:第17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剧,请你为他设计一段独白。2003年江苏盐城市题《牵着母亲过马路》的第6题为:这篇文章写得

  很感人,(1)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2)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能恰当引用古诗文、语言优美者可另加1-2分)。200年陕西省题《最美的眼神》的第5题为: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最想对老师说些什么?请写出你想说的话来。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开放性试题要用开放的眼光来对待。首先,做这类题不可循规蹈矩,只要不逾越提干的要求,尽可以畅所欲言。其次这类题目想象性较强,考生要根据要求大胆想象,如上面第一例就必须围绕“百感交集”展开想象,何谓“百感”?兴奋、愉悦、苦涩、痛苦等等都有才是百感。写作时就不能只写一种感受。再者,这类题目最讲究个性,讲究语言。在写作是要把自己平时的阅读储备发掘出来,写出文采,写出个性,写出独特。上面第二例中明确指出“能恰当引用古诗文、语言优美者可另加1-2分”,其目的就是要考生尽其所能,考出水平。)

  四、【复习指导】

  针对中考考点,复习时应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

  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

  容。

  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①.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②.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③.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④.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①.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②.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③.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④.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⑤.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人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第五、了解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六、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七、分析描写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

  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八、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第九、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第十、注意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合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合义。

  这部分内容包括文章中近义词、关联词的选用;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意思和深层含义;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各种修辞在文中的运用与作用等。

  十一、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①.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②.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③.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④.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⑤.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十二、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课文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又离不开描写,学生对描写这种表达手法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常常把描写的内容与作用相混淆。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去哲尔赛岛旅行的途中,“像平静的大理石桌面的海面”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的愉悦心情,而归途中“阴影般的哲尔赛岛”则烘托了一家人失望、沮丧的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①“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请进?”②“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磊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③“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这都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

中考记叙文8

  走过人生的第一个拐角

  进入初中,我遇见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拐角——青春叛逆期。这个拐角应该算是我人生启程中最大的敌人了吧。它就像人生中的黑夜,让许多孩子都感到迷茫、无助,也让我一度迷失人生的方向。但那次的邂逅,又让我重拾我那迷失了的人生方向。

  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我发现整个世界都像变了似的,再也不是我小时候脑海中天真无邪的世界了。我发现每个人都有无数张面孔,每个人都带着面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你最好的朋友也不过如此,前一刻还在你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而后一刻立即缩回,让你掉入万丈深渊。我渐渐地学会伪装,学会把真实的自己藏得很深很深,不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因此我总结了一条人生誓言:人不会伪装,那么只会受伤!

  一次,我去公园里散心,整理整理最近的心绪。我坐在草坪上,无意中听见了一个小男孩与他妈妈的对话。“妈妈,我想快点长大!”“为什么呢?”“因为长大了我就可以长高,长高后我就离天空更近啦!”“呵呵,但不是长高了就长大了哦。真正的长大意味着你能分辨是非,会担负责任,面对诱惑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怕挫折,能知错就改,敢于面对现实。这样,你还想长大吗?!”“想,长大是我的梦想。”小男孩肯定地回答。

  当这一对母子走后,我躺在草坪上,认真回想小男孩和他妈妈的对话,不由望着蓝天感叹道:“是啊,曾经我也是那么想长大,想离天空更近些,但当我长大后,发现天空已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蓝时,我开始去认识这个新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学着分辨是非,学着承担责任,学着面对现实……但我为什么要伪装自己呢?”

  突然间,我好像醒悟了,明白了是童年的梦想让我们一步步走向社会,而又是现实的社会使我们学会了怎样为人处事。我终于知道原来不是世界变了,而是我的心态变了。

  人迟早要长大,迟早要面对现实,迟早要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和人心的虚伪。但能认识到这些意味着自己已经渐渐地成熟了。我望着湛蓝的天空发自内心地笑了,我已经知道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了,因为我已经渐渐地长大了……

  现在的我以一个善良、乐观、成熟、坚强的角色出现在社会群体之中。而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一次短暂的邂逅,是它让我了解了真正的自己,摆正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走过那一个拐角,我又积累了一条人生经验。

中考记叙文9

  三年青春被永远地定格在了20xx年6月15日下午17:40分,在监考老师祝贺我们解放的时刻。

  考完后的心情突然变得焦躁与恐慌,因为我知道我又在原来的基础上错失很多。我告别了本该一起回家的同学,走在拥堵的马路上。左右两边和前面是带着喜悦色彩的脸庞,和他们时而狂喜的笑声,我却只能默默路过他们的身边……尽管我对自己说:解放了!我可以去干任何我喜欢的事情,因为这两个月里,我再也不用写作文更不用着急何时把沉重的作业写完。但是面对考后的心情,面对英语的失常,我竟然变得更加落寞,强求快乐又为了什么?我加快脚步远离一个个欢喜的人们,我害怕自己的怯懦会被他们的喜悦嘲讽。

  晚上约了要好的同学出去,在我认为她是学霸。我们走在霓虹灯下,看着路边匆匆而过的行人,我们的讨论的是:中国应试,是否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我们争执不休,火药味油然而生。后来,在她口中得知:高考时,有位考生只是因为时间到了还没有停下笔,而被取消该科成绩。我隐忍的火苗瞬间被点燃,凭什么这样对待一个考生?不公平!她却告诉我“如果监考老师让这个考生改,那对其他考生就不公平了。这是规则,我们就应该准守规则。”我却依然不甘心地争辩着,只为掩藏我害怕失败的倔强的心。在我用沉默向她妥协时,心里跳出了这样一句话:这个国家似乎永远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使他们的潜能无法自由发展,只是用另一种残忍的.方式,使孩子对生活失去信心而变得麻木。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对于我而言,都是一种折磨。

  今天早上去学校估分,一路上都塞着耳机,偶尔抬头看看这呈现在我眼中模糊的世界。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去踏上社会,去迎合着自己内心厌恶的人。

  班主任是踩点的人,我们折腾到十点左右,标准答案才发到。各自的眼睛被一个个ABCD弄得匆忙,以至于我们忘了要从容面对。英语原是最使我信心大增的一科,今天却成了最残忍的分数,直刺我跳动的心脏。班主任听到分数惊讶的表情,隐隐约约把我推向另一个地方,真的很对不起……我忍受着内心暗涌的感伤,只想快点逃离这个地方,这个我连呼吸都会刺激泪点的地方。一路上,死党都在忍受着我阴沉的脸色,却从不抱怨这张脸对她造成的伤害。而我却无力跟她解释内心想要宣泄的一切,此刻,如果你看到,请接受我廉价的道歉:对不起!预先告别了同行的你,我只想回家……

  在回家的十分钟路途中,我想起社会考试中的自己。在下课的临近时,默默在草稿纸上写下:我已全力以赴,即使中考成绩出来时是万丈深渊,我也不会从此跌落低谷,向生活妥协。我嘲讽自己傻气太重,以至于如此荒谬的废话都显得苍白。

中考记叙文10

  中考记叙文专题复习题二

  (一) (十)河南 (共14分)

  13元“遗产”

  凤仙草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

  。”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

  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

  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③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

  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

  儿上了三轮车。

  ④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

  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⑤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

  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⑥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

  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⑦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

  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⑧“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⑨“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

  ,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⑩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蒙眬了,

  ○11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

  。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12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

  ○13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以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

  愿就是这所大学。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14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 “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选自《读者》2007年第2期,有删改)

  1. 文章为什么用“13元‘遗产’”为题?谈谈你的理解。(2分)

  2. 母亲从夜市回来,一“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就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为什么?(2分)

  3. 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共4分)

  (1) 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2分)

  (2) 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2分)

  4. 第○13段说:“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指什么?(2分)

  5. 文章第⑩段 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

  描写)(4分)

  8.①13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 ②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 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

  阅读兴趣(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9.①女儿说过碗筷她来收拾,现在却没有收拾 ②吃饭时女儿说自己不舒服(一点1分。共2分)10.(1)努力装出自己病

  得不重的样子,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2分)(2)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

  (2分)(共4分)11.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13元“遗产”的事(2分)12.示例:我抓住女儿的手,喊着:“孩子,你不会有事

  ,有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的!”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滑落(想象合理2分,

  有语言或动作描写2分。共4分)

中考记叙文11

  一、审题。

  作为考试作文,审题至关重要。考试的目的是拉开档次,如果审题立意走偏,必然是不及格的,一般水平的同学,至少要丢掉十分以上。因此,必须保证时间,反复思量,千万不要一有想法,就草草动笔。具体要从五个方面做起:

  1.审试题的类型。中考最常见是命题、半命题、话题、半话题作文,个别的可能有导引材料。在中考阅卷时最常见的错误是把命题作文当成话题作文,自己另设题目,要扣掉两分。更严重的是,另立题目后作文往往会偏离题意。再就是把话题当作命题,话题一般范围很大,用它作题目,写出的作文也常常是空洞的。如以“亲情”为话题,做题目很宽泛。第三是半命题作文另的一半内容,出题人一般给提供可资参考的内容,如01年青岛中考半命题作文《这件事真让我 》要求:“划线处可填高兴、难过、感动、惭愧……”显然前面两个不如后面两个立意高,有些同学不明白这些内容有高下之分。因而,同学们不能不加以分析、选一个就写、由着自己的性情来。

  2.审题目的元素。要审清一个题目有几个元素、还有没有隐藏的元素,它们是什么关系。比如:06年青岛题《欢乐与痛苦》,题中两个元素都必须表现出来,二者不可偏废,并且二者常常相互依存。再如:《一路有你陪伴》,题中明摆着有“一路”、“有你”、“陪伴”三个元素,后面还须补一个隐含着的元素“我”。此文如果写成“一路有你陪伴他(她)”,作文立意就走偏了。

  3.审要素的虚实。在一个题目中,几个要素往往有虚有实,要先弄清它们的虚实,确定自己的作文从实立意还是从虚入笔。还举“一路有你陪伴”这个例子:“一路”可实,如写与某人走了一路(一程、一段)发生的事;也可虚,写一个年代、一生发生的事。“你”可实,可以是一人、一物(如一本书、一枝笔);也可虚,如理想、追求、爱好等。至于“陪伴”,还要写出主客关系,即“你伴我”。

  4.审题目的重心。要知道一个作文题目要求表现的重点是什么。一般说来偏正短语题目修饰语是表现重点。例如05年上海题《充满活力的岁月》,作文要写出充满活力的事,至于“岁月”,是指过去的一段时间。而动宾结构的短语作题目时,则要把表现的重点放在过程上。如06年四川南充《战胜自我》,要写出怎样战胜自我这个过程。98年全国高考记叙文《战胜脆弱》有大量同学偏离题意,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写出“怎样战胜脆弱”这个过程,而重点表现“怎样脆弱”。这是深刻的教训。

  5.审提示和要求。出题老师一般会在作文题上加上一些常规的、有时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一些友情提示,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万万不可忽略。如有一道作文题给了一个开头:“暮春三月,我漫步在农村的小河旁。”要求是要接着这个开头写下去。这个开头其实给考生规定了四个内容范围,一是时间:“暮春三月”即农历三月,二是人物:“我”,三是情景:“漫步”,四是地点:“农村的小河旁”。由以上因素我们可以确定此文应是以写农村景物或记农村风情的文章。有的同学不按这个开头写,必然不知所踪了。

  二、拟题。

  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由此看来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是多么的重要,它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有“惊艳”的感觉,你的文章就成功一半了。

  那么,什么是好的作文题目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四个标准:简明,深刻,吸引人,形象生动。“简明”就是简单、明确,扣题准;“深刻”是能揭示深刻的主题思想;“吸引人”是题目能制造悬念,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去读文章;“形象生动”是形象鲜明、生动感人。比如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丰碑》一文,是八十年代获全国一等奖的小小说,小说刚发表,中学生绝大多数还没有读的时候,我在高中语文试卷中以此设计了一道现代文阅读题,其中一道小题要求选择这篇小小说的'题目:A风雪云中山、B军礼、C军魂、D丰碑。当年大部分同学选了A与C,语文考试常考的不是认识对与错的答案,有时要你选项最好的答案。选A与C作题目虽然没错,但因它不是最好的,就没法得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A项只点明了环境、地点,B项会让人误会将军是主角,C项深刻地概括了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就是红军的军魂,但它不如“丰碑”形象生动,“丰碑”这个题目既有虚的成份,即军需处长所表现出的精神;又有实的成份,他冻死的形象就是永远屹立于红军战士心中的丰碑。记叙文的题目一般很难同时达到上面说的四个标准,但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怎样才能拟出一个好的记叙文题目呢?主要方法是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有的老师称为化题为象)。考试作文话题一般大而虚是不适合做题目的。如“亲情” 这话题,又如07年湖北随州“以‘快乐’为话题”,江西“以‘磨练’为话题。”如果出一个作文题目“以‘红军精神’为话题”,那么《丰碑》当然是极好的了。记叙文拟题大多用具体人物、事件、事物、时间等作题目。

  三、选材。

  记叙文选材要“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大中取小”的“大”,指的是作者的生活阅历(包括直接的生活经历和简接的阅读积累等),这个面是很大的,选材时要从中选一件小事或一组小事来写。这个“小”强调时间、空间跨度要小,记叙文很忌讳在短短一篇几百字的作文中记叙的事时间、空间跨度很大,全是干干巴巴的概述,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写“我”初一怎样怎样,初二干了什么什么事,初三又怎样怎样,这样的作文永远没人愿意看,它会令阅卷老师生厌,别指望高分。

  “小中见大”是记叙小事,揭示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这是老生常谈,写文章的宗旨是启迪人、教育人,可有些同学面对一些特别的作文题目时就把这个宗旨忘得一干二净了。99年青岛市中考作文《课间小记》,意思是记课间发生的小事,审题难度较小,但选材难度大。记叙文的立意主要表现在拟题或选材上,此文选材难度大,有些同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部分同学选课间活动来写,打球、跳绳、玩耍……难以做到“小中见大”,结果多数同学不及格。而有一篇满分作文先写下课铃响后,同学们都奔到窗前看,外面正下着暴风雨,对外面雨景展开描写;再写忽然班长想起来本班负责本周升旗,在恶劣天气要把国旗降下来加以保护,拉着副班长冲出了教室,对二人与暴风雨搏斗、在暴风雨中降下国旗的情景展开描写与渲染;最后写班长与副班长出现在教室门口,描写二人被淋成落汤鸡的样子,尽管这样,班长还是把叠得整整齐齐的国旗紧紧抱在胸前,结尾作者写到:“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然后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此文一出,在场的阅卷老师无不为之动容,选材的新颖加上该同学较深的文学功底,令全体阅卷老师异口同声:“满分。”

  记叙文选材举足轻重,像上面这个材料,让语文功底很一般的同学来写,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分数也是不难的。因此,我们在考场写作文时,不管面对什么题目,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作文选材最忌与别人重复,如《毕业前夕》(86年青岛中考题目)大部分同学写毕业联欢会,这个题目只是个时间概念,在这个时间里发生的事太多了,比如:给老师留个礼物、给同学留个纪念、报考哪个高中等等……都会发生好多故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选材和立意往往决定了你作文的档次,如“以砖为话题,写一个与之相似的人”。想到砖建楼架桥,可写一个有用的人;想到它的制作过程,可写一个经过锻炼成为坚强的人;想到它的形状,可写一个端方正直的人;想到它总是在里面的特点,可写一个无名英雄……这些立意显然后三者好。因此,在考场上不要一想到一个立意就下笔,还要想想有没有更好的。

中考记叙文12

  常言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也是屡见不鲜。传递我们心中的爱,不仅满足自己内心的善良,同时也把更多的爱传递下去。所以说,帮人亦是帮己。

  人生的过程,需要一种宽容与对他人的关爱。吴祖光对家中小保姆的宽容与帮助,终于将小保姆感化。后来又借给小保姆一万元钱还给她婆婆。这是多么伟大的慈悲,又是多么了不起的善举!试想,如果没有他对保姆的宽容与帮助,那么就会让社会上多一个坏人,多一个囚徒,多一个冷漠的人。所以,他在帮助保姆时,既帮助了我们这个社会,更是帮助了他自己。

  当然,有时候对别人的帮助,往往会像环环相扣的链条一样,最后又回到原处。 就像那位走进咖啡馆的先生,他并不知道墙上的“一杯咖啡”是为谁而准备的,有可能是他一生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可是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传递爱的过程。他在享爱的同时,留下一份帮助,让那些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得到这位先生甚至是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也许在某一天,当这些有困难的人不再困难,他们也会把这份关爱传递下去,对社会给予回报。因此,爱的传递也会对社会造成深刻的影响。

  当今社会,传递爱的方式各种各样,无穷无尽。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善良不被世俗所污染,用善心去对待人和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知识,立志做一个有素质、有道德、有修养的文明青年,争取把对社会对祖国的爱传递下去,使更多的人感受到更多关爱。

  爱的传递是无形的,它无处不在的,让我们把心中的一份爱传递下去吧。

中考记叙文13

  刺鼻的消毒水的气味随着而来的是一股隐约的凉风。耳边传来的是父亲凌乱的脚步声和母亲痛苦的呻吟声。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般……

  趴在孕婴箱前,隔着透明的玻璃,小心翼翼地听着微弱的呼吸声,我不停地打量着这个小家伙——我的亲妹妹,她睡得可真香,两只双眼闭得紧紧的,纤长的睫毛上好像还留着小小的泪珠,小嘴巴水嫩嫩的,时不时吧咂着几下,好像在品尝着美食。真是个可爱儿!

  然而,在这个小家伙一点一点成长的过程中,亲朋好友的喜欢全部聚焦于她,而我,好像也在被一点一点地忽视……我站在围着妹妹的人群外,父母将她紧紧地拥在怀里,嘈杂的话语声惊扰到了她,哭声日渐大起来。父母紧张地拍着,哄着,嘴里哼着我已听不懂的童谣。那份关爱,于我却看上去那样陌生。

  我转过身去。

  白驹过隙,一晃妹妹已经五岁,我也到了初中三年级。可由于我学习繁重,大家极少待在一块……不久前,她被热水烫到了,纤细的.小腿泛上了一片刺眼的红。而我还是在周末回家时发现了这件事,我不停地问:“疼吗?”妹妹每次都咧开笑容对我说:“不疼不疼,姐姐不担忧。”我双眼酸酸的,热盈盈的泪水在我眼眶里不停地打转,我快点故作揉双眼避开视线说:“你先去客厅吧。”当房门被关上时,自责,心疼纷纷涌上心头。不停地责怪自己没能保护好她。

  泪水模糊了视线,日渐地,过去温馨的回忆浮目前眼前……

  “来,让姐姐抱抱。”我张开双臂对妹妹说。小小的她蹒跚地向我挨近,我托起她软软的身体,忽然,背部上的衬衫被抓住,我知晓妹妹有的害怕,便用手轻轻地拍着她说:“没事没事,姐姐会抱好你的。”妹妹揪紧衣衫的手松了松,“涵,会喊姐姐吗?”我心里小小的期待慢慢地萌芽。“姐……姐……”软软糯糯的声音透过柔软的耳膜击中了心,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温热的泪水,终于顺着脸颊滑落。

  终于了解:有的爱,不需设防;有的情,浓烈隽永。

中考记叙文14

  答题从内容的角度和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作用题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

  概括这句话或者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对表达文章情感有什么作用?

  作用题在文章结构上的不同作用

  一、句段在文章开头的作用

  1、统领全篇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夏感》

  2、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3、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4、营造氛围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二、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

  1、承上启下

  2、对比衬托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爸爸的`花儿落了》

  3、伏笔铺垫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爸爸的花儿落了》

  三、结尾语段的作用

  1、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紫藤萝瀑布》

  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第一次真好》

  3、深化情感,深化主题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我的母亲》

  4、引人深思,给人启示。

中考记叙文15

  “叮铃铃……”随着一阵铃声,我进入了考场。听说这次考试非常严苛,是五六五六坐的,这样防止抄袭,我忐忑不安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看见有人在记课文,于是我把语文书拿出来,慢慢的读了起来。我一看时间,快到了!心里好像装着一只小兔子,正在快乐的跳来跳去,我捂住胸口心想:不用紧张,考不好就拉倒呗。但是一想到爸爸早上对我说的:“你考不好就死定了!”我立马就充满了斗志,对啊,考不好就要被打,还不快努力?于是我继续读课文,过了一会儿,考场老师进来了,别的老师在读考生考场规则时,他却在拆纸袋,不讲考生考场规则了?我高兴极了,但是发下来试卷一看,哇!好难,老师要我们死吗?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心里闷闷的.,怎么回事?老师不是说有点难度,可是这叫有点?是非常吧!太恐怖了,语文试卷就这么难,其他3门呢?天啦,想想就要死咯,但是……我必须考好!其他三门挺简单的,但是心里对语文的阴影还是挥之不去。该怎么办?看来寒假要补补课了!成绩出来了,我语文89分全班分;数学100分全班分;但是科学84我可是科学小组长哎;英语94还不错,但是对我来说,只能用四个字表示:晴天霹雳,但是爸爸还是鼓励我,说:“没关系,一次失败不代表次次失败,只能说你太骄傲了,下次加油,爸爸支持你!”顿时感到心里暖暖的。

  大家遇到困难千万不要灰心,我们语文作业本里有一题:我们对待困难有两种态度:不是把困难—,后面我填:就是把困难,向前冲!

【中考记叙文】相关文章:

中考记叙文10-12

走过中考记叙文12-28

中考记叙文作文09-08

中考满分记叙文作文11-08

初中考试记叙文11-15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09-11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5篇12-12

长城记叙文08-21

真情记叙文08-09